太极拳综述

2012/12/20 14:55:44      点击:
一 太极拳的起源及流派
    据专家考证,太极拳起源于明朝中期,距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。发源地为河南省温县陈家沟。创始人是陈氏九世祖陈王廷。
    陈王廷的祖先原为山东人氏,明洪武七年(1374年)始祖陈卜迁居河南,陈氏家谱从此人开始。第九世传人陈王廷,明朝时曾建显赫战功;入清后退隐家园,他“叹当年,披坚执锐、扫荡群寇,几经历险。蒙恩赐,枉徒然。到而今,年老残喘,只落得,《黄庭》一卷随身伴。闲来时造拳,忙来时耕田。趁余闲,教下些弟子儿孙,成龙成虎任方便……”
    陈王廷造拳并非凭空臆造,而是博采当时各家拳法之精华,潜心钻研,刻苦操练的结果。其采撷的主要拳法来自三个方面:其一是取材于明代著名平倭大将戚继光所著的《拳经》三十二势,而此拳法又来源于流传当世的十六家拳法(包括宋太祖的长拳三十六势在内);其二是陈氏祖先曾从一个姓郑的人学得山西龙凤姬所创的开合拳(形意拳),并代代传习下来;其三,陈王廷多年在外,阅历甚广,自当采集流传于民间的多重拳法,以丰富自己的造拳,经过多年的观摩、习练、创新,陈王廷最终创编了长拳十三势、炮捶等拳术。其子孙世代相传,并不断有所创新。传到十四世陈长兴(1771-1853)时,已日臻成熟、成套,习练的人更多。在此基础上,出现了总结前人拳法的陈氏家传《三三拳谱》等著作。到了十六世陈鑫,更加全面深入地撰写了《太极拳图序言》等传世太极拳著作。
    太极拳原为陈氏世代家传,不传外姓人。至清代中叶,直隶(今河北)杨露蝉(1799-1872)、武禹襄(1812-1880)先后去陈家学拳后,太极拳才逐渐在社会上流传,并形成五大流派:
    1、陈式太极拳
    为温县陈氏世传太极拳原式。其特点是刚柔并济、快慢相兼。又称大架式,著名传人有;十四世陈长兴、十五世陈清萍、十六世陈鑫。陈氏又有老架、新架两派。新架由老架衍化,更加紧凑。出自温县赵堡镇陈氏后代,又称赵堡派。
    2、杨式太极拳
    杨露蝉从陈长兴处学拳,得老架之传而创杨式。传至其孙杨澄甫(1883-1936)而定型。其特点是拳式开展、舒展大方、动作柔和,也属大架式,流传极广。著名传人有:杨露蝉之子杨班侯(1837-1892)、杨健侯(1839-1917)、杨健侯之子杨少侯(1862-1930)、杨澄甫。杨澄甫先生曾任南京中央国术馆、浙江省国术馆教务长,著有《太极拳体用全书》。其弟子河北李雅轩(1894-1976),对太极拳的推广(特别是在全国的推广)作出了贡献。现在广泛流行的简化太极拳,以及八十八式太极拳,就是国家体委根据杨式太极拳整理编成的。
    3、吴式太极拳
    满族人吴全佑从杨露蝉、杨班侯父子学拳,传其子吴鉴泉(1870-1942)而创吴式,其特点是架式紧凑,长于柔化。又称中架势。流行于我国南方及东南亚诸国。
    4、武式太极拳
    由武禹襄创立。武师承陈氏十五世陈清萍,学得新架太极拳,并加以创新。其特点紧凑轻捷,尤以武式太极推手著称于世。又称小架式。武式太极推手,着重于身法、步法,其技击之听、引、化、拿之劲法又以多变而实用著称。
    5、孙式太极拳
    创始人孙禄堂(1861-1932)以形意、八卦名家而从武禹襄的再传弟子郝为真学艺而创孙式。特别小巧紧凑,步活身灵。也属小架式。由于用阴阳开合之说,故又称开合太极拳。
二 学太极拳前的准备
    怎样学好太极拳,名家著述和介绍的经验已很多了,这里仅就大的方面简略地提出几点,供初学者参考。
    1、树立“三心”
    一是要细心。太极拳的各种动作对手、脚、腿、身要求各有类型,动作起来又有不同的手法、脚法、腿法、身法,一招一式,只有细心学习,反复揣摩才能学会;二是要耐心。学会一路拳,往往要反复练习千百次。如要多学一点,学深一点,必须更加耐心。那种贪多图快、浅尝辄止的人是学不好的;三是要有恒心。要做到拳不离手,坚持天天练,年年练,练它一辈子。一曝十寒、朝三暮四也是学不好的。
    2、勤于“三学”
    首先是向书本学。在未找到良师益友前,按照有关太极拳的书籍,学习前人练拳经验,按照图形及说明模仿练习,仍不失为初学入门的一种方法;其次是向朋友学。多多交结学习太极拳的拳友,互相学习交流,能者为师;三是拜师学艺。要想学到好一点、深一点的上乘太极拳功夫,必须找到好老师。参加一些学习班以及武术学校,是寻找良师的一个门路。如能拜到良师以至名师,学起功夫来就会事半功倍。
    3、抓住五个要点
    一是细心学习套路动作,掌握一般规则和要领。特别要注意太极拳动作不离圆圈、圆弧、柔和缓慢、连绵不断的特点;二是在初步熟悉动作后,就要在师友的指导下,认真纠正不正确的姿势,打下良好的学拳基础;三是静心松身。学拳是否有进展,就是看你静心(排除杂念)、松身(全身处处放松、柔软)达到何种程度;四是行气用意。对呼吸初步要求呼吸深长、顺畅,再进一步要求呼吸与动作相配合。行气用意即要求用意识去指挥动作,将意气贯注于每一动作上去。天长日久,便能培养中气,强身健体;五是要善于自我检验练拳效果。学会多少动作、套路不是学拳的主要目的。主要是看你经过一段时间练拳后,筋骨是否比以前强壮了,精气是否比以前更充实了,大脑是否比以前更清醒了。具体的是看你练完拳后,是否感到身体非常舒适,心情非常愉快,身心是否泰然。若是如此,说明练拳已得法上路了。若不是如此,反而会出现口干舌燥、面青气喘、心躁体疲的症状,这说明你练拳没有得法,应请师友指教,纠正练法了。
    4、避开“五忌”
    学太极拳有“五忌”,若犯“五忌”,实难学好。一是择师不慎,误入旁门左道;二是有不良嗜好(赌、色、酗酒、吸毒等),会将自身精气耗尽;三是信师不坚,不按教师教法练习;四是离师太早,学到一点东西就自恃逞能;五是已练外家硬功,学太极拳会缺乏灵气。
三 太极拳名人轶事
    太极拳流传已久,名人轶事颇多,限于篇幅所限,仅选数例以飨读者:
    1、长寿者多
    著名的太极拳师多长寿:陈长兴八十二岁,杨露蝉八十三岁,杨健侯七十八岁,孙禄堂七十二岁,杨澄甫七十三岁,吴鉴泉七十二岁,李雅轩八十三岁。值得说明的是:上述拳师与现代人相比,其寿命并不是突出的高。但以上拳师多数生活在满清后期至民国时期,战乱频繁,社会动荡,处境险恶,生活环境相当差,同时代的人平均寿命较短,一般在五十岁左右,能活到古稀之年,以属难能可贵了。
    2、轻功绝伦
    杨露蝉虽年逾八旬,仍每日练功不息。有一次,雨天道路泥泞,杨步行到一朋友家,主人发现其所穿步鞋鞋底还是洁白如新,没有一点污泥、雨渍。原来杨露蝉用的是上乘踏雪无痕功夫,能把全身提起,腾空而行。
    3、力敌万钧
    著名拳师武德高尚,平时尽量避免与人比武。北京有一人自号万斤力者,多次向杨班侯挑战,杨才应约在北京西四牌楼比武。万斤力长得虎背熊腰,发声如雷,气势咄咄逼人。比武场原有一块高5米多、宽一米多、厚60厘米的石碑。杨班侯站在碑前,比武开始后万斤力先发招,一记“黑虎掏心”向杨班侯当胸一拳,杨侧身一闪,此拳击中石碑,立刻碎为数块。数千名观众骇然心惊,而杨班侯毫无惧色。待万斤力再次直取杨的面门时,只见杨班侯大喝一声,举双手向上一分,万斤力已仰面跌出数米之外,摔得头破血流,半天爬不起来。
    4、粘劲提桌
    杨班侯有一爱女,正当妙龄,突发急病身亡。杨闻讯从外地赶回家中,女已盖馆入殓,在悲痛欲绝之时,他双手往桌上一拍,再一提,桌子已被吸起离地一尺许;他的身体亦腾空数尺,如悬空中,旁观者惊得目瞪口呆。原来这是杨班侯悲痛之极,不自觉地流露出太极拳的粘劲绝技和轻功飞腾之术。
    5、飞弹击蚊
    李雅轩除了有深厚的太极拳功夫外,还善于劈剑和打弹弓。他的一手绝技名叫“天鹅下蛋”,能在数十步之外,百发百中。他先将一弹射向空中,接发第二能击中第一,接发第三弹又可把第二弹打飞。蚊子在墙边飞,李可用湿黄泥弹射之,泥弹贴于墙上,蚊子被贴在泥弹里。在数十米之外用弹子射门,能将包着铁皮的门打烂,足见其内功非同一般。
四 太极拳的医疗保健作用
    1、提神健脑,改善神经系统功能
    任何一种体育锻炼,如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,对于全身来说,就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。练习太极拳,强调要心静,排除一切杂念,将意念贯注于每一动作中。这与练气功要求人静是一致的。但气功多是在静止的坐、站、卧姿中进行,而太极拳是在动中求静的。练习太极拳要求动作完整一气,如江河奔流,绵绵不断。要求从眼神到掌(拳)、臂、上肢、腿、脚相互协调。同时动作安排也是由简到繁,由一般动作到有较高难度的动作,这就需要神经系统要有良好的支配能力,需要大脑进行紧张的指挥和协调,这都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良好的锻炼,大量的实践证明:系统地演练太极拳,能使人感到精神焕发,全身舒适,练习“推手”、“散手”,更能使人反应灵敏、全身灵活。一些人通过练习太极拳治愈了神经衰落、失眠、神经痛等顽症。众多热爱太极拳的古稀老人,仍然耳聪目明,思维敏捷,就是太极拳的健脑益智作用的具体体现。现代人在紧张的工作、学习之余,如能挤出8~20分钟时间打一趟太极拳,无疑是对大脑的一种良好的休息和保健。
    2、防治高血压,免除心血管疾病
    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,又是冠心病、脑梗阻(中风、脑溢血)、心及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发病因素。其死亡率居世界第二位。
    某市针对太极拳能否防治高血压做过专门的试验和调查。在体委、卫生局、总工会联合组织的体育疗法试验班中,30名高血压病患者,每日晨练四十八式太极拳一小时,两个月为一疗程。经一个疗程锻炼后调查,第一组机能障碍型轻症患者14人,有效率达100%,其中疗效显著和血压恢复正常的分别达35.7%和50%;第二组发生病变型9人,有效率达百分之88.8%,其中疗效显著和血压恢复正常的分别达33.3%和11%;第三组发生器质性病变(重症)型7人,有效率达71.4%。
    太极拳对高血压,包括其他心血管疾病,为什么有较好的疗效呢?经有关专家研究分析,其主要疗效有以下三方面:一是早期高血压多是由于精神受到强烈刺激,长期过度紧张,过度疲劳,使大脑皮层对全身小动脉的调控失常,从而使小动脉处于经常性和周期性痉挛收缩,使血液外周循环阻力增大,血压升高。而太极拳运动要求练习者“静心用意”、“以一念代万念”,把注意力集中在练习拳上,日久天长,这种自觉积极的定向心里活动不断强化,逐渐阻断了外来的不良刺激,抑制了原来的“不良兴奋灶”,逐渐恢复了大脑对全身小动脉的正常调节功能,解除了不正常的的小血管痉挛,使血压恢复正常;二是部分高血压患者,往往是血液中的血脂(胆固醇、甘油三脂等)含量过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(血管壁增厚、弹性降低、管腔狭窄)而形成高血压的,而太极拳活动要求“用意不用力”,“意动身随”,连续不断地进行轻缓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活动,不少运动呈螺旋形,像拧毛巾似的,对全身皮下血管是一种良性的按摩,并有柔和的扩张作用。同时由于采用腹式呼吸,使胸膈上下运动,腹压周期性变化,这都大大有利于静脉周期的回流,有利于腹腔内和头部、四肢的血液循环,改善全身供血,促使血压恢复正常;三是太极拳运动能促进人体内的新陈代谢,使人体发生一系列有利于健康的生理化学反应。经研究证明,太极拳运动能促进部分腺体的分泌,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,促进血脂的分解和消耗,防止血栓的形成。经过较长时期的锻炼后,血液中的蛋白含量会增加,球蛋白及胆固醇含量会明显下降,而这些作用对防止冠心病、脑血栓、心肌梗塞、脑中风、肾功能衰竭等心血管疾病都有重要的作用。
    3、改善呼吸,提高肺脏效能
    人体依靠肺连续不断的呼吸活动,排出二氧化碳,吸入新鲜空气,将鲜红的血液供应全身,维持生命活动。因此,肺呼吸功能的强弱,对于人的生命和身体健康,至关重要。太极拳运动要求呼吸均匀柔和,经过锻炼进一步达到呼吸深长,呼吸与拳势动作相配合,并提倡腹式呼吸(即主要用横膈膜的升降来呼吸)。研究结果证明:太极拳对保持胸部组织的弹性、胸廓活动度(即预防肋软骨骨质化)、肺的通气及气体代谢功能都有很好的影响。经常练拳的人,往往会出现“两增两降”的可喜现象,即肺活量和血循环增加,每分钟呼吸次数和脉博次数下降。经过练拳,一些哮喘病患者症状逐渐缓解,甚至痊愈。
    4、强筋壮骨,预防骨骼病变
    演练太极拳对全身骨骼、肌肉及关节的影响是明显的。打太极拳时全身肌肉、骨骼、关节都在活动,特别是颈、腰、臂、腿、脚、掌的活动量更大些,更多些。动则血脉相,使细胞组织代谢活跃,病痛不易发生。经过对老年太极拳运动者的调查,发生脊柱畸形的为28.5%,比一般老年人低18.7%;发生骨质疏松的占36.6%,比一般老年人低27.2%;发生驼背的也比一般老年人少。所以,经常练太极拳的人能够有效地预防颈椎病、关节炎、腰肌劳损、风湿性寒腿、股骨头坏死等疾病。
    5、 促进消化,增强胃肠功能
    首先,由于太极拳运动能够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,从而有利于其他系统正常、有效的协调工作,所以能预防和治疗某些因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产生的系统疾病,如胃肠功能紊乱、顽固性的溃疡、慢性炎症等等。其次由于太极拳是肌肉、骨骼和呼吸等的运动,对肠胃、肝、脾等都起着一种良性的机械刺激(类似按摩)的作用,改善了人体内脏的血液循环,也促进了食物的消化,预防便秘,这对于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都是很重要的。所以,太极拳常常被选做疗养院体育医疗的重要项目。
售前QQ客服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售后QQ客服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售前旺旺客服
点这里给我发消息
售后旺旺客服
点这里给我发消息
手机网站二维码